从新式教育、启蒙阅读,到工作恋爱、人生选择,近百年间,女性生活可谓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。回看历史,既有欣喜鼓舞之感,更有值得深省之处。 书单所选的女性作者,一方面成长于不同的年代背景,投身于不同的专业领域,如棱镜般折射出女性书写下的各色光辉,另一方面又承前启后,兼有细腻目光和个人关怀,在宏大叙事之外贡献了独特视角,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空白。 其中不少作品都已成为经典,读者众多,但沿着这条脉络,重新审视相互间的关联承接,或许能给你的阅读带来新的感受和启发。 叶嘉莹 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七十余年,曾任教台湾大学、美国哈佛大学等校,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。2008年,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“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”。2013年获“中华之光”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。 01 《唐宋词十七讲》 书中共论析了温庭筠、韦庄、冯延巳、李煜、晏殊、欧阳修、柳永、苏轼、秦观、周邦彦、辛弃疾、姜夔、吴文英、王沂孙等词人十五家。结合他们的历史背景、生平经历、性格学养、写作艺术等方面追寻唐宋词的演变与发展轨迹,讲述中既兼顾他们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,又特别注意其虽相似而实不同的深微意境,清隽的言辞于含英咀华之中深探词人之用心,时时闪现的真知灼见足以启迪读者,浚发妙悟灵思。 02 《小词大雅: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》 词,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。因为它篇幅短小,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浮浪浅薄的美女和爱情,历来被称为“艳科”“小词”。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,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、释、道的修养?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修养和境界?虽小词,大雅存焉。 葛晓音
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获硕士学位。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 03 《唐诗宋词十五讲(第三版)》 截取中国三千年诗歌史上瑰丽辉煌的唐诗宋词为代表,通过对其自身发展演变的描摹,对其诗歌潮流嬗变的分析,并结合对李白、杜甫、苏轼、李清照等杰出诗人词人作品的分析,全面展示了唐诗宋词的风貌与流变。 04 《杜诗艺术与辨体》 从历代诗论评价杜诗艺术的重点问题和争议焦点出发,论述了杜甫“诗史”的叙述艺术,“诗圣”的艺术形象,五古、七古、歌行、五律、五排及五绝、七绝等各体诗歌的艺术成就,并阐发了杜诗艺术在荟萃前人基础上的多种创新变化的原理,以及杜甫对诗歌体式的建设和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。 戴锦华 曾任教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1年,自1993年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,现为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、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。从事电影、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。 05 《浮出历史地表:现代妇女文学研究》 借助精神分析、结构、后结构主义理论,阐释了庐隐、冰心、丁玲、张爱玲等9位现代著名女作家,同时在现代中国的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,勾勒出了女性写作传统的形成和展开过程。 06 《隐形书写: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》
20世纪90年代,大众文化无疑成了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主角。在流光溢彩、盛世繁华的表象下,是远为深刻的隐形书写。凸显这隐形字样,在新的坐标中勾勒一幅当代文化的地形图,并拒绝陷落于90年代的文化镜城之中,是一个文化研究者的必然选择。本书对盛行于90年代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,对于今天的读者了解新时期中国文化的源头与流脉,具有重要的指证意义。 邓小南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,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,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。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、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、唐宋妇女史。 07 《宋史研究诸层面》 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邓小南主编,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方诚峰副教授执行主编,集中了一批宋史研究中青年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。全书包括两部分内容。一是“学术史”部分,对宋代政治、制度、社会、性别诸领域的研究史作了概览与评论,总结和展望,重点在近二三十年来诸领域的一些新动向,还涉及了宋史研究所发轫的近现代政治、学术背景。二是“专题研究”部分,重点是制度史、政治史,也包含社会史、思想文化史等,以具体的研究实践落实诸多思考。本书既有对既往学术史的深入回顾、总结与反思,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既有研究成果;又有具体研究论题上细致、沉潜的探索,反映了相关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。 贺桂梅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,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,同时进行当代中国思想史研究、现状文化批评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。 08 《“新启蒙”知识档案:
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》 聚焦20世纪80年代,围绕6个重要思潮,包括人道主义思潮、现代主义文学思潮、寻根思潮、文化热、纯文学实践、“重写文学史”思潮,采取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讨论。这个时期形成的文学观念、知识体制与思维框架构成了近40年来的新主流文化。 夏晓虹 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,现为河南大学讲座教授。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、日本东京大学、香港岭南大学客座讲学。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、女性生活及社会文化。 09 《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(第二版)》 本书从晚清新兴的报章文字中选取女性社会、女性典范、女性之死三个视角,寻觅晚清女性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,同时全方位地重新呈现晚清的社会场景。
10 《晚清文人妇女观(增订本)》 本书以晚清女性的生活思想为独立的研究对象,同时关注当时的社会背景,描绘出女性命运与历史的融合。书中勾勒出晚清妇女生活中的新因素,如不缠足,兴办女学堂、女报、女子团体等背后的观念变迁。 韩茂莉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。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,在历史农业地理、历史时期环境变迁以及历史乡村社会地理方面做出重要贡献。
11 《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》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,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,人类依托大地、利用大地、改造大地的行为,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。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,《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》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——疆域、环境、政区、农业、交通、军事、城市等,对这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,是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很好的入门书。 欧丽娟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,主要研究领域为唐诗、《红楼梦》、中国文学史。因“红楼梦”公开课获得“全球开放式课程联盟”2015年杰出教学者奖。
12 《大观红楼1:欧丽娟讲红楼梦》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部《红楼梦》,如何真正进入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?台大中文系欧丽娟教授穷十年之功,潜心研究,读出那些隐藏在《红楼梦》文字之间与文字之外的声音,得出了自己最真切的感悟。
13 《唐诗的多维世界》 收录欧丽娟历年来的学术研究代表文章,多维度解读王维、李白、杜甫、李贺、李商隐、王勃等诗人以及唐诗中的关键意象,寻幽探胜于唐代大诗人组成的具体而微的心灵世界,见证唐诗艺术发展变化的内在消息与外在轨迹。 刘青海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、博导。兼任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、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、“诗词中国”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专家评委、“中国诗词大会”历届题目策划专家等。主要从事中古诗歌史和中古文学史研究。
14 《唐诗十讲》 本书以十种诗歌主题为经,以百首经典作品为纬,一线贯穿初唐、盛唐和中晚唐诗歌发展,全面展示唐诗的艺术魅力,并以通俗的、文学性的语言来呈现唐代士俗生活的图景。
|